苍翠丛林、淳朴民宅,一个摄影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背景中,他端着相机,举目远眺,似乎在搜寻着什么。一场跨越世纪的寻亲之旅,便拉开了帷幕。这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《归来》中的一幕场景。
回到故事的开始,长征路上,“我”的爷爷奶奶把他们不满一岁的儿子寄养到了乡下。这对红军伉俪是出于何种原因,将亲生骨肉托付给了别人,故事里没有交代。或许是因为连绵的战火让他们能够预见,部队将要在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恶劣艰苦的自然条件中长期转战,因此他们只能忍痛与亲子别离。而在其后的行军路途中,这对夫妻又收养了一个5岁的孩子。这样的收养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替代,不如说是一份美好的祈愿,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远方的乡野平安长大,能得到养父母视如己出的抚养与关爱。爷爷牺牲在抗战前线,而奶奶直到去世前,也未能和亲子团聚。若干年后,“我”作为家族中的第三代,为了了却爷爷和父亲的心愿,出走寻找这位从未谋面的“叔叔”。光阴荏苒,一晃80年。“我”的父亲光荣从军,而“我”的叔叔在陌生的乡间度过平凡的一生。尽管他们经历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,但却遑论好与坏、乐与悲,将两个人、两个家庭、三代人紧紧联结在一起的,是漫长岁月中不曾褪色的思念与期盼。当叔叔和父亲终于重逢相拥,一个英雄家族的情感守望也终于有了一个完满的句点。亲人“归来”了,这不仅是两个家庭的团圆,更是一份家国情怀的妥帖安放。
这样一个时空跨度非常大的故事,极容易让人误以为它是一本大部头的小说,而《归来》却是一本惜字如金的图画书。这便是它的独特之处,作为一本精心创作的中国原创图画书,作为一部特色鲜明的主题出版物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“以简驭繁”,用图画书这一清浅的形式来表现恢宏的主题,自成一派风格。以个体经历表现家国变迁,以特殊视角刻画普通人在历史中的境遇,从而勾勒出中国革命史与建设史的轮廓;极为平静自制的讲述,不刻意夸张与渲染,却不动声色地打动你我。
在整本书的设计上,《归来》一书亦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。亮点之一,在于故事的叙述方式。作者并没有根据时间顺序平铺直叙,而是交叉使用倒叙与插叙两种叙事结构,使得叙事节奏更有张力,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、生活变迁历历可现,读来有余韵绕梁之感。亮点之二,在于细节的精妙“埋伏”。在故事讲述中,作者加入了地图、手镯、照片等几个细节,作为串联整个故事的线索,在时空交错中埋下伏笔,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拼接起故事的线索,立体地还原整个事件。这些细节制造了故事的悬念和波澜,彰显出宏大的主题,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艺术方面的探索。亮点之三,在于画面的巧妙烘托。画家别具匠心,以色彩的变化表现时空的转换,在描绘与红军夫妇有关的久远过往时,用类似黑白素描的画面呈现;在爷爷牺牲之后的家庭生活经历及“我”寻亲的现实场景中,用素雅的彩色来刻画。这一设计使得故事更加丰满、立体,展现出双线叙事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《归来》就像是一曲袅袅的短歌,用一个关于别离、找寻、守望、归来的故事,诉说岁月对历史的纪念,向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的先烈和前辈深情致敬。
(作者单位: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)